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津冀金融行业发展(京津冀金融群)

2024-01-13 12326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理题,在线等
  2. 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3. 京津冀为什么不如长三角

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题,在线等

1、靠近首都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1.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2.有统一的华北电网;3.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运输;4.临近山西能源基地;5.有输油管道接连东北、华北和油田;6.有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工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本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工业产品“高、精、尖”比重不足。重要工业城市:1.北京、天津-综合性工业;2.秦皇岛-港口城市;3.唐山-采煤、冶金、陶瓷工业。

  

滇中城市群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行政辖区范围,总规划面积9.6万平方公里。规划的期限为2009至2030年,根据规划,到2030年末,滇中总人口规模约为24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按照云南省"滇中城市群"构想,云南省将以昆明为核心,携手曲靖、玉溪和楚雄进行滇中城市群建设。到二0二0年云南将构筑出一核、两轴、三圈、四极、五通道的空间结构。

  

滇中城市群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行政辖区范围,总规划面积9.6万平方公里。规划的期限为2009至2030年,根据规划,到2030年末,滇中总人口规模约为2400万人,滇中城市群规划示意图城镇化水平达到75%。

  

2009年10月,云南省发改委编制的《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5月28日,云南省住建厅等省级部门及相关州市组成的联席审查团对《滇中城市群规划修编2009-2030》进行了审查。

  

2011年5月27日正式获云南省***批复同意《滇中城市群规划》,2011年8月3日云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滇中城市群规划》。该《规划》的批准实施,将对滇中区域乃至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滇中城市群区域内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是云南省最主要的产业聚集区,2010年前后由工业化初级阶段跨入中期发展,城市群雏形初步形成。规划以发展为目标、培育为核心、协调为重点,对滇中区域及区际间的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做了统筹安排,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毗邻首都北京,沿海地带,位于京津塘工业区,交通便利,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悠久。

  

自然:1: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2:恒河平原面积广,德干高原起伏和缓,耕地面积广,粮食产量大

  

3:耕地地区有河流流过,有灌溉的水源

  

自然:1:降水过分集中于夏季,季节分配不均,容易出现旱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涝灾

  

人文:1:人口众多,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商品率,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产量低

  

3:人多地少,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的发展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提供了“硅谷”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对“硅谷”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4.便捷的交通。“硅谷”领进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5.军事订货。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文化历史: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含量;

  

地理条件:皆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上海又是沿海,水力交通发达,市场广阔,

  

其他:这两地自身也制订了一些有力发展的法令法规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北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拥有广阔的水域和滩涂,地势平坦。

  

上海行政区划分为17个区和3个县,陆域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1998年全市户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3%。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城市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即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京津冀金融行业发展(京津冀金融群)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武汉是长江中游的特大城市,今后的发展要抓住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开放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强与全省和我国中部地区的联系,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极核功能、体制改革的示范功能、对外开放的先导功能、商贸金融的辐射功能、交通通信的枢纽功能、高新技术的扩散功能。

  

造船业发达,所造船只性能优良;先进的电子工业,为渔业提供了技术和装备;发达的纺织业,提供了优质的渔网。

  

日本除了通过法律法规和渔协渔民的自主规制,设置可捕量、渔获努力量、渔船数和马力数限制、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渔具渔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不断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并投入巨资建设人工鱼礁。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

  

京津唐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田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埃及的尼罗河沿岸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另外靠近地中海,贸易发达,劳动力充足,是个发展基础工业的,也是连接欧亚非的中心国家吧,祝你好运,望采纳,谢谢!

  

目前,京津冀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北京奥运使首都经济发展走上快速车道;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天津发展如虎添翼;国家对河北曹妃甸港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曹妃甸港的启动也为河北的发展构筑了巨大引擎。为在更高层面上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我们以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题,采访了多年从事京津冀发展理论和战略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下面将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初步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目前正在向政策一体化阶段迈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所孙久文所长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贸易一体化,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政策一体化,实现区域内政策的统一和联动。目前京津冀地区原则上已不存在商品流动的限制,人员自由往来,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转移已开始进行,空间布局上的对接已经开始……因此可以判定:京津冀一体化已初步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下一阶段应向政策一体化阶段迈进。政策一体化问题包括整合目前各区域发展目标,以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补偿方案以及产业发展区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的方案;在产业规划协调方面,促进技术合作与转让,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在区域空间一体化方面,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城际交通网,把城市间“点对点”的交通以及统筹规划和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港口、机场)网络作为未来的建设重点。

  

京津两市在发展条件、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发展阶段以及辐射范围等多方面存在互补性和错位性,是京津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祝尔娟教授提出,在城市发展上,京津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北京已经迈向后工业化社会,而天津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业大发展阶段,工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辐射范围上,北京和天津事实上处于不同层面,北京更多的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而天津则是面向区域,面向环渤海乃至整个北方。京津之间多方面的互补性、错位性和差异性,正是京津合作、共赢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最佳利益结合点。

  

平等、互利、共赢是区域合作的基点。河北经贸大学原书记于刃刚教授风趣地将京津冀关系,比喻为“双黄蛋”和蛋清的关系:京津好比“双黄蛋”,河北省好比“蛋清”,“蛋清”与“蛋黄”山水相依、紧密相连。河北省人口6800多万人,18.8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京津冀地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的89.5%。真正的区域一体化,应当是京津冀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的联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连云研究员从促进京津冀持续协调发展中河北的贡献与代价的角度,强调应加大国家对河北生态区、贫困带的生态补偿和扶持力度。京津冀一体化,不能以抑制一方来发展另一方,必须站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点上。

  

区域经济兴,则地方经济兴。滨海新区不只是天津的,也是京津冀的。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邢春生副院长重点分析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可能给北京和河北带来的机遇及产生的影响。他指出,滨海新区作为区域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应发挥四大作用:产业传导、技术扩散、功能服务和创新示范。滨海新区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天津建成北方经济中心,而且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滨海新区的开发可为北京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北京科技研发与天津制造优势的结合,促进天津与河北省的经济融合,推动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带动京津冀对外开放,并对全国改革起到示范作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史利国副主任认为,滨海新区要成为京津冀的龙头,必须把大家的利益融合进去,需要不断挖掘和扩大利益共同点。就北京来说,应更加积极地研究如何借助滨海新区促进自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使自身及区域在发展上能够相互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

  

当前京津冀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怎样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北京市发改委杨开忠副主任认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极度稀缺,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的制约。专家预计,京津冀人口承载上限为1.1亿。然而,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2027年左右,京津冀人口将达到1.26亿。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对人口依赖度相当高,未来发展应以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口依赖脱钩为方向,转变发展方式,降低人口依赖系数,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怎样加强战略合作,由无序竞争走向竞争合作?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副所长认为,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最典型的就是钢铁行业和石化产业。于刃刚教授认为,天津与北京主要是产业关系问题,天津与河北则主要是港口关系问题。天津与河北同处渤海西岸,在双方共同拥有的640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五大港区。其中天津港是百年老港、综合性大港,在诸港中处于龙头地位,而河北的四大港区也各有优势。天津港在“十一五”期间要投资270亿元,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作为综合性港口仍不放弃煤炭的运输。曹妃甸港是渤海海域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多个25万吨级乃至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现在正加快速度建设,也要搞综合性港口。黄骅港的优势是有很长的海岸线可建码头,周边还有盐场、农场,有30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津冀诸港拥有大致相同的腹地,港口功能定位有较大程度的重叠,港口之间缺乏协作。这既不利于港口群整体实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各港口的发展。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推进冀津港口间的战略合作,形成合理分工、有序竞争的港口集群,在渤海西岸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导致京津冀一体化程度低、进展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综合专家们的分析和看法,制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摆脱立足行政区划,倚重非市场手段谋求发展的套路。行政主导型经济,存在各种行政性限制,产业调整不能跳出行政区划界线,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不畅,区域合作不能上升到产业融合的高度和层次,市场化进程缓慢,产业配套能力差。如北京电子产业规模大,但因周边的配套能力远不如广东,配套基地大都选在了广东。专家们认为,应当把扫除市场障碍作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的着力点,在提高市场化水平上,不遗余力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要素充分流动。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构建京津冀新型产业分工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魏后凯研究员认为,建立新型产业分工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产品和功能差异化是未来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利益结合点。建议构建京津冀新型产业分工格局。一是实现三地融合、联动发展、互利共赢。二是错位发展,包括行业错位、产品错位、功能错位,共同打造京津冀一体化主导优势产业链。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共建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如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型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共享,产权、技术交易和人才市场一体化,投资信息发布和相关政策协调。四是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生产配套、生活配套、创业环境配套。五是加大对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补偿。

  

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由制造经济向创造经济转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刘刚教授认为,驱动未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要素不再是资源加投资,而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创造。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更大,而在于更强,即拥有高端辐射力和带动作用。京津冀应围绕创新型企业,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制。具体建议:促进区域内现有主要产业的高端化,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若干重要新兴产业,建立平台,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共同攻关和发展;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等。

  

以冀津港口协作带动渤海西岸协调发展。于刃刚教授提出,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港口的优势,应以冀津港口协作来带动渤海西岸协调发展。具体建议:第一,统筹规划,建立包括天津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在内的“渤海西岸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将国家给予天津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惠及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第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组建渤海西岸港口集团。在合理协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建立统一管理五大港口的渤海西岸港口集团总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对五大港口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统筹协调。第三,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冀津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行政协调机构,就功能规划和利益分配等难点问题展开协商,并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企业按市场规律加强合作。

  

引导要素流动,促进产业融合。天津社会科学院韩士元研究员提出,一个城市群或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经济互利的前提下,生产要素遵循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汇聚组合,形成规模产业或产业集群,以此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带动、辐射力。为了加速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具体建议: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可通过建立政府间横向通报会商制度的方式,将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政策决定等内容及时通报其他城市,组织、引导各个城市的市场行为主体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实施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迅速形成产业规模。第二,积极拓展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的有效方式,包括产业转移式、行业协调式、产品协作式、联合开发式、组建集团式。第三,合理解决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问题。如各城市联合开发的产业项目,不论项目所在地或注册地在哪里,形成的税收应按要素投入的比例由各方共享;因产业调整、产业链延伸等原因,某些产品或生产工序由一地转入另一地的,转入地新增的税收应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转出方;跨城市组建的企业集团或其他生产经营组织,新增利税也不能由总部所在地独享,而应在要素投入各方之间合理分配;用有效的制度保障合作各方的权益等。第四,深化改革,优化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的社会环境。如对外招商引资要尽可能统一优惠政策,尝试采用城市群联合招商的办法;城市群内部人才流动允许只办理人事调动手续,不变更户籍属地;高速公路收费由分段收取改为统一收取,实行“一卡通”制度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申请试行生产型增值税转化为消费型增值税的新税制,即对城市群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组合而融生的产业项目,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买生产资料所含的税款等。

  

推进政府合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史利国副主任提出,要建立京津冀的政府合作机制,为各方一起商讨、确定、研究问题,寻求共同利益所在及其实现途径,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为引导、推动三地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推进政府合作,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二是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三是尊重市场、依靠企业。政府要改进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于市场机制培育和障碍破除,为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创造条件。区域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为企业充分发挥追逐利润的天性,加速区域产业布局和地区分工形成,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经济紧密关联、相互促进,为增强整个区域经济活力提供保障。杨开忠副主任提出,在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机制的同时,京津冀应重点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即金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作者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刊主任编辑)

  

1、第一,京津冀地区在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三个类别领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皆高于长三角地区,但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波动变化情况也较长三角地区更为明显。

  

2、第二,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皆高于长三角地区。

  

3、第三,六省市中天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最高,浙江最低,且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中分别仅有天津和上海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所在地区整体水平,但就增长贡献率来看只有上海和北京的制造业属于效率型增长,江苏、浙江和河北仍然属于投入型增长,天津则介于两者之间。

  

4、第四,上海在不同制造业类别中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较高水平的均衡,河北则保持较低水平的均衡,而制约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主要是低技术制造业领域,制约天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制约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主要是中技术制造业领域,浙江则在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皆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

  

5、尽管上海和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具有较高的增长贡献率,属于效率型增长,但包括其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近10年期间皆有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年份,而且此时通常是制造业实际资本增长率大幅高于实际产出增长率,反映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时期制造业产出增长对资本的依赖度较高而利用率较低,因此六省市皆应在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体制环境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改善制造业对资本投入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改变产出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的弊端,实现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产业、行业和企业集中。

  

6、对于京津冀三省市而言,低技术制造业是制约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的短板所在,尽管北京低技术制造业的劳动力投入已逐步下降,但资本投入仍呈扩张态势,因此北京应重点改善低技术制造业的资本使用效率。

  

7、高技术制造业是制约天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所在,鉴于天津高技术制造业要素投入呈扩张态势且资本要素投入扩张更为明显,天津应调整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比例关系,重点改善高技术制造业的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利用效率。

  

8、河北三大类别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六省市中皆处中游位置,针对其各类别制造业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规模皆呈明显扩张的态势,河北应在改善制造业的资本使用效率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

  

9、对于长三角三省市而言,上海低技术制造业和中技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针对其中技术制造业要素投入规模呈收缩而低技术制造业资本要素投入仍呈扩张的态势,上海应优先改善低技术制造业的资本利用效率。其中,中技术制造业是制约江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所在,鉴于其中技术制造业要素投入呈扩张且资本要素投入扩张更为明显,江苏需尽快改善中技术制造业的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利用效率。

  

10、浙江不仅技术进步年均增速在六省市中最低,而且低技术和中技术制造业皆是制约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板,鉴于其低技术和中技术制造业要素投入皆呈扩张且资本要素投入扩张更为明显,浙江应在大力改善低技术和中技术制造业的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夯实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科技基础。


复制成功